灵芝基地
坚持改革创新。深化三资管理改革和经营模式创新,村集体牵头成立合资公司,开展产品收购、研学拓展、业务培训等经营新业态,集体资源资产得到激活,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16万元。
中药材加工厂
坚持带农富农。采取提供土地入股、种子种苗、技术指导、保护价收购等方式,引导群众中药材种植,常年提供村民就业600余人。2024年村民人均收入达2.8万元以上。
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参与村庄清洁行动,积极争取资金实施环境整治美化,大力推行积分制、最美院落评选等活动,引导村民保持文明卫生生活习惯,打造院落网格微治理示范。
2
江北街道大渡村
江北街道大渡村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以“五话”模式全面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获评重庆垃圾分类示范村、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巴渝和美乡村先行村。
主要做法
话德行,促孝善美。探索“黄桷树下话和美”乡村治理模式,架起连心桥。2024年评选“大渡好人”8人,评选“孝顺子女”5人,通过示范带动活动营造尊老爱幼、崇德孝善之风。
话法纪,促平安美。邀请专业人员定期普法,村两委入户深入宣传防诈,实现案件零发生。
和美院落
话卫生,促环境美。通过村庄清洁、桶边指导、敲门行动开展环境提升,实行“一周一排查,一月一评比”管理机制,评选美丽庭院21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话文明,促乡风美。全民参与讨论完善村规民约,通过红色教育、政策宣讲、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提倡节俭办事,抵制攀比之风。
话产业,促乡村美。依托和美乡村建设培育经营主体2个,发展休闲采摘农业,打造水产、水果、水岸“三水大渡”,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3
南沱镇睦和村
南沱镇睦和村以“四主抓”为重点,全面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近年获评了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重庆市和谐示范村、重庆市巴渝和美乡村先行村。
主要做法
主抓党建统领发展,选优培强两委班子和带头人,以实现农民富裕富足为目标,将产业发展、环境整治、设施建设、帮扶慰问等与支部主题党日有机结合,增强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凝聚乡村振兴向心力。
枇杷山观景平台
主抓特色水果产业,践行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以优势水果产业为基础,建设了“春有枇杷、夏有荔枝、秋有龙眼、冬有脐橙”的四季果园,全村果园面积达2600亩,水果总产值2080万元以上,不断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主抓全产业链延伸,以特色经济果林产业纵深发展为主线,推动农业产业由“单一产业模式”向“种养加销研学旅”全产业链延伸,通过“以节兴旅、以节增收、以节促销”发展壮大乡村旅游,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便民服务中心和乡情陈列馆
主抓经管模式创新,改革创新“五统一分”经管模式,即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商标品牌包装,统一物资供应,统一宣传广告,统一销售价格指导、分户经营管理,激活改革发展新动能。
4
武陵山镇武陵山村
武陵山镇武陵山村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做强“高山避暑经济”。2024年集体收入15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00元。近年来,武陵山村先后被评为市级巴渝和美乡村先行村、区级人居环境示范村、巾帼建功先进集体,连续3年被评为红旗村。
主要做法
“党建引领”树旗帜。以高效能治理作为发展目标,推进数字党建和基层治理相辅相成,开办党的二十大党代表“心心相映”工作室,累计为群众解决各项问题186个。
露营基地
“生态宜居”展新颜。开展庭院连片整治,新增绿化面积8650平方米、生态停车位56个,修建公厕3座;全村垃圾收集率96%,无害化处理率达90%。
“产业兴旺”富民生。形成以鲜食糯玉米、高山蔬菜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发展车厘子、高山脆桃、蓝莓3个特色水果观光采摘基地,建设露营基地60亩,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产业发展的红利。
“乡村治理”促和美。积极推进清廉村居建设,把法律服务纳入村级公共服务。在全村范围内扎实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以六有标准建立积分兑换超市,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斐然。
5
马武镇文观村

马武镇文观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乡村治理手段,完善和美乡村体系,加强乡村治理能力建设,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先后获得市级新型农民新村示范村、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涪陵区园林示范村等荣誉。
主要做法
抓环境提升。重抓基础设施,硬化村道路29.5公里,安装垃圾分类设施95组,深入实施庭院绿化美化行动,新建、改造卫生厕所627个,便民服务设施功能不断完善。
和美院落
抓“三治”融合。完善村民自治,组建法治宣讲队伍,组织举办梨花节、采果节、阅读活动、家风家训、文艺演出、坝坝舞比赛等活动,开展孝顺儿女、文明家庭、星级农户等评选表彰,文明乡村建设蔚然成风。
羊肚菌产业种植基地
抓特色产业。实行“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社+基地+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先后引进驰邦农业公司等8家农业企业、成立专业合作社10个、培育家庭农场2户,建成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发展榨菜2000亩、羊肚菌种植560亩、贡菜800亩。“小敏农场”成为全区农文旅融合的新地标。
6
珍溪镇东桥村
珍溪镇东桥村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智慧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一体推进,先后荣获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重庆市“一村一品”示范村、涪陵区乡村振兴试验示范村 等荣誉。

主要做法
特色农业领发展。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村,先后引入了国家农业龙头企业1个,成立果蔬种植企业、专业合作社8个,发展榨菜种植、柑橘种植各4000亩,打造智慧果园1个,建设东桥柑橘示范基地。涪陵脐橙获地理商标注册。
乡村旅游显成效。开发以“乡村休闲、农事体验、生态观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农家乐、采摘园、垂钓中心等旅游设施11处;举办“东桥村柑橘采摘节”,吸引 了大批游客观光、休闲、度假。
文明新风入人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倡导文明新风,举办“喜迎新时代、欢乐度重阳”活动、“五好家庭”评选、“鹤鸣”送理论进基层宣讲,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7
大木镇武陵村
大木镇武陵村深挖“天然氧吧、避暑天堂”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近年荣获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市乡村旅游重点村、重庆市卫生村、涪陵区人居环境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主要做法

乡村旅游促发展
博鱼官网APP官方网站。依托辖区AAAA级景区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全村注册农家乐68家,发展建成岩上花园房车露营基地,精品驴道2条,全力发展林下露营、夏令营、国防实践教育、春秋季研学、冰雪游等新业态。2024年种植糯玉米1650亩、高山无公害蔬菜2000亩、年产高山竹笋产200吨。“大木山货”数量与质量稳步提升。
武陵山森林公园
完善配套抓建设。建成“大木山货市场”和“农产品配送中心”,新建居民点污水处理设施1座,32个垃圾分类站点、公厕6个、停车位2000余个,水电气讯路实现辖区全覆盖,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旅游服务配套。
党建引领提治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建“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治理体系,积极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3人、党员经营示范户3户、合作社党员示范户1户,移风易俗持续推进,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8
龙潭镇新乐村
龙潭镇新乐村积极推进现代蔬菜产业,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先后获得国家级无邪教村,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扫 黄打非”示范村,辖区村道还荣获重庆市“最美农村道路”。
主要做法
产业兴村。新乐村产业发展主要以蔬菜种植,引进重庆熙溪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集观光休闲、农业体验、研学康养、农耕文化等一体的1500余亩蔬菜公园。2024年人均收入达到2.6万元,村集体收入121万元。
和美乡村建设
生态靓村。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杂物、规范柴堆、清扫路面、拆除临建”的思路,动员村民每月开展环境整治和村庄清洁,争取项目资金开展基础设施和风貌提升,打造特色庭院58家,强村富民的振兴画卷徐徐铺陈。
和美乡村建设
治理和村。党支部践行“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目标,“核心在组织、用心抓党员、热心办实事、真心换民心”的思路,组建“支部+老党员+文化能人”的10人乡风文明建设队伍,帮助解决群众问题147条,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9
马武镇石朝门村
马武镇石朝门村聚焦建设党建统领强村、产业兴旺乡村、生态宜居乡村、文明和谐乡村、数字低碳乡村目标,统筹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先后获评重庆市绿色示范村、重庆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涪陵区文明村、涪陵区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博鱼官网APP官方网站
主要做法
抓党建,强堡垒。“党建+”赋能乡村振兴,发挥“火车头”效应,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活动,打造“红岩先锋·渝调农情”党建子品牌市级示范点,促成党建、农调融合发展。
融“三产”,兴产业。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持续做强五大特色产业基地。改造闲置农房,打造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新样板。
花卉产业
保生态,绘新卷。以“生态绿”绘就坪上乡村美丽画卷。强建设、严治理、优服务,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四化工程”,打造“点美”“线绿”“面靓”立体化村貌。
善治理,促和谐。践行“枫桥经验”,构建“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配强“1+3+N”网格治理团队,推广优良传统,评选先进典型。
赋数智,赢发展。依托“数字乡村”,推进“141”基层智治,搭建“互联网+”数字农业平台,发展智慧农业,以数智技术赋能添彩,数字低碳乡村发展稳步推进。
10
武陵山镇乐道村
武陵山镇乐道村突出用好“五字经”:强、富、美、和、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获评重庆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重庆市民主法制示范村、重庆市特色农家乐村落、重庆市数字乡村建设平安村居“千里眼 ”示范点,入选重庆市乡村旅游重点村。
主要做法
突出一个“强”字,村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第一要务,研究制定乐道村和美乡村五年规划,引领农文旅融合发展。
森林之家
突出一个“富”字,创建红椿堂、咪水洞、回头湾民宿文化示范点,发展五星级乡村酒店2家,优质民宿、农家乐30户,打造“乐道坝”“咪水洞”2个特色农业产业园。
突出一个“美”字,全村打造出融院、房、树(林)为一体的田园景观综合体,村在景中、人在画中,各美其美。
回头湾夜色
突出一个“和”字,建成全区首个乡村旅游美术馆,涪陵图书馆武陵山分馆,开展读书分享会、民歌传唱、篝火广场舞活动,推进“四治”融合,打造“四心”幸福乡村。
突出一个“新”字,全面推进“移动互联网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打造淼润开心农场,推进无公害蔬菜种植。
(来源:涪陵区农业农村委)
总监制:谭小科|监 制:向安勤
责 编:方玉莲 罗 娇 |编 辑:蒋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