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区雅安西游园 南开区城管委提供
什么是健康生活?眼中有绿色,呼吸富新氧,晨昏多锻炼,无事可休闲——这样的生活,在建筑密集、节奏紧张的城市中或许不易得,但随着一个个口袋公园的悄然出现,很多人的生活正在发生着变化。

覆盖各年龄层更精致更便捷

2024年本市计划新建、改造的几十个口袋公园已陆续亮相,2025年本市将再提升改造80个口袋公园。那么,口袋公园为啥这么小?它对市民的生活将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这公园别看地方不大,我们老两口散散步、锻炼下关节,孩子们打个滑梯、玩玩游戏,都有足够的空间。”退休工程师苏阿姨最近经常到罗浮路口袋公园来,“最重要是离家很近,走路五六分钟,锻炼完了还可以买个菜回家。”
爱好跑步的张老师感受更加直观,“以前晨跑、夜跑都是在马路上跑,不安全、障碍物多,而且呼吸的都是尾气。现在家门口有了这个公园,随时下楼锻炼,在健身步道跑步又平稳又安全,园子里还有100多棵树,空气也清新,实现了我理想的锻炼状态。”
所谓口袋公园,是指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面积一般在400-10000平方米之间。目前本市各区新建和改造的口袋公园大多在2000-5000平方米之间,也有一些规模较大、功能化更强的口袋公园。综合记者采访的多个区域情况,目前市区的口袋公园主打精致与便捷,即将公园建到百姓家门口,每个口袋公园通常服务于周边3-4个社区、5000-10000名居民,通过紧凑的设计、丰富的绿化和设施,满足周边居民休闲、健身等需求。
“解决周边居民休闲需求是口袋公园的核心,我们在项目设计中尤其关注一老一小的日常休闲与锻炼需求。”红桥区城市管理委环境管理科副科长韩黎旭说,“口袋公园内的锻炼设施尽量覆盖不同年龄层居民的多种锻炼需求。以罗浮路口袋公园为例,公园内设有高拉训练器、推肩训练器等多种日常运动健身设施,另铺设两条健身跑道,一条是符合青少年运动的60米长、3米宽的跑道;另一条是为全人群打造的150米长、1.5米宽,贯穿整个公园的健身步道。”
红桥区罗浮路口袋公园 红桥区城管委提供
推窗见绿读懂家门口文化
虽然是政府建设,但每个口袋公园依旧针对各自区域内居民进行了个性化设计,或将区域内文化元素放大,为居民讲述家门口的故事。
“雅安西游园项目启动前,我们和居民进行过多次沟通,很多居民提出自己的诉求,我们也都在口袋公园的设计中一一落实
博鱼boyu体育sports。比如,原来的场地中间有一棵大桑树,夏季落果对地面有些污染,居民也不便休息,于是修建口袋公园时,我们将桑树移到了园子其他地方,在中心休息区建了休闲廊架,透明顶可以让大家晒日光浴的同时,还不受雨雪影响;按老人和孩子的需求安装了路灯和休闲设施;为广场舞爱好者们开辟了一个小广场等。”南开区城管委园林绿化科科长刘军健说,“南开区西部很多老旧小区集中的区域都没有规范的休闲场所,所以这两年的口袋公园建设在这些区域相对集中,争取让居民步行15分钟以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公园。未来在填补公园空白的基础上,还将让口袋公园更加密集,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推窗见绿的生活环境。”
根据周边环境对公园进行功能设计,也是近两年本市多区域口袋公园呈现的新特点。例如,地铁11号线招远路站口袋公园结合交通线路密集的特点,修复绿地生态景观、打通人行道边界,衔接地铁交通接驳,植入休闲功能,延续海棠特色植物景观,构建轨道交通功能引领下的城市活力街角景观。

天津很多区域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因此,一些口袋公园在建设中也深挖区域文化,融入公园设计和建设中,让老百姓深度了解自己家门口的故事。例如,坐落于红桥区西关北街的甲骨文主题文化公园是去年亮相的口袋公园之一,其前身为红桥区铃铛阁棚改片区的马家店遗址,是现有文献记载中最早发现、研究甲骨文的地方。“125年前,甲骨文在这里被确认,成为中国甲骨学史上唯一的起始标志,从而被赋予极高的历史价值。”韩黎旭说,“在这里建设甲骨文主题文化公园,既可以融合场地历史记忆,创造多样性的城市空间,为马家店遗址注入新的活力,又可以借助公园载体,让更多人走进甲骨文、了解甲骨文,还能够通过它更好地向市民讲述红桥故事、天津故事,让城市底色底蕴进一步焕发活力和魅力。”
东丽区跃进路口袋公园剪纸主题景观 东丽区城管委提供
东丽区的跃进路口袋公园位于该区入市口道路重要节点,该公园将非遗剪纸元素融入公园设计中,其中一处红色剪纸造型景观小品,将口袋公园打造成一张独属于东丽人的文化名片,实现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延续和艺术审美的融合,让市民也对非遗传承有了更直观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