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绿化结构,具体为一种V型槽边坡绿化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V型槽被广泛的应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的绿化,其虽能够为土壤及植物生长提供附着的平台,但对于坡面连续布设V型槽,且槽内选择的植物种为同一垂直结构,使得岩面的承载负荷过重,施工量较大,坡面绿化层次感不强。
因此该技术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施工量小、成本低、层次感较强的坡面绿化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V型槽边坡绿化结构,包括设置在边坡上的V型槽,其中各同行的各V型槽间的横向间距相等;且相邻各行的V型槽错位布置。
作为该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各同行的各V型槽的横向间距为1~2m。

作为该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位于相邻两V型槽间隔处所对应的V型槽部分用于种植小乔木。
作为该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位于非间隔处的V型槽部分用于种植小灌木及藤本。
进一步地,所述各V型槽长3~6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V型槽边坡绿化结构,将传统的、连续式的V型槽,改为同行间隔、临行错位的方式,减少施工量,减轻坡面承载负荷,使得坡面更为稳定、省工、省时、省投资。
同时,在V型槽间隔处所对应的下一层板槽内,改种小乔木,其长势高于两侧,对上一行的板间留缝具有一定的遮挡作用,使立面形成一个整体,坡面具有一定的垂直结构上的变化,绿化层次更为丰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V型槽立面布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V型槽植被立面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博鱼官网APP官方网站
参照图1至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V型槽立面布置示意图。一种V型槽边坡绿化结构,包括设置在边坡上的V型槽1,其中各同行的各V型槽1间的横向间距相等;且相邻各行的V型槽1错位布置。
作为该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各同行的各V型槽1的横向间隔4距离为1~2m。
作为该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位于相邻两V型槽间隔4处所对应的V型槽部分5用于种植小乔木。
作为该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位于非间隔处的V型槽部分6用于种植小灌木及藤本。
进一步地,所述各V型槽1长3~6m。
该错位式的V型槽绿化,其中坡面修筑的V型槽1,同行各V型槽1长3~6m,板间留缝1~2m,且上一行2的V型槽与下一行3的V型槽两行采用错位布置。
位于空隙间隔处的V型槽部分5种植小乔木,与空隙间隔处的V型槽部分5相邻的位于非间隔处的V型槽板槽部分6用于种植小灌木及藤本;采用该设计,使立面形成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在坡面修筑的V型槽,其施工工艺与传统V型槽一致,但同一行内每设一3~6m的 V型槽,其板间留缝1~2m,相邻两行间错位布置。本方案采用在V型槽内种植小灌木及藤本,且在V型槽缺口处正对的下一层V型槽部分种植小乔木,使立面形成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统的、连续式的V型槽,改为同行间隔、临行错位的方式,减少施工量,减轻坡面承载负荷,使得坡面更为稳定、省工、省时、省投资。在V型槽缺口处所对应的下一层板槽内,改种小乔木,其长势高于两侧,对上一行的板间留缝具有一定的遮挡作用,使立面形成一个整体,坡面具有一定的垂直结构上的变化,绿化层次更为丰富。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